11月29日上午,以“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再创新辉煌”为主题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举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台州,探讨进入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转型之路,展望迈向“十四五”征途中国民营经济的美好未来。
峰会开幕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以视频形式作了主旨演讲,探讨数字经济的发展逻辑和转型方向等问题。以下内容整理自中心主任陈煜波在峰会上的演讲内容:
数字经济代表了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形态向一个新高度发展
人类将近5000年的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4000多年前,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农业经济;300多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以资本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经济业态,也就是向工业经济转型。1776年发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一个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从本质上列出了以资本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也让大家知道了市场的概念。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意味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在我看来,乔布斯是这个阶段最伟大的企业家。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推出了苹果的个人电脑,更重要的是在他推出了iPhone,奠定了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也把我们带入了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非常重要的生产方式就是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和智能主导。比如iPhone推出来之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都在用着不同型号的硬件手机,而当iPhone出来后,所有消费者买着一样的手机,但是每个人的手机又很不一样,因为里面装着不同的APP,这背后就是数据驱动。
工业经济时代,我们研发一个新产品,比如汽车,都一定是要通过研发、测试,各方面做到极致后,才能投放市场。但是自从iPhone问世,我们每提创新就必提迭代更新,也就是说你的APP不一定要等到完美就可以投放市场。事实上可以通过用户下载、使用APP的数据来不断迭代更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iPhone奠定了IOS这个平台支撑软件定义背后的巨大的生态,实际上就是奠定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驱动,智能主导和服务增值。
数据驱动和智能主导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关系,或者用我们更熟悉的一个词——商业模式。乔布斯利用这种新的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很快将诺基亚打败。同样地,马斯克也用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的方式推出了特斯拉,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品牌。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新型智慧城市等,本质上其实类似,这就是数字经济的内涵。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如何?事实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硅谷的互联网巨头跑到中国来,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一个很独特的点,即“四化同步”,我们在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的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同时解决前面三化没有解决的痛点。西方企业跟我们的情况完全不同,因此造成了“水土不服”。
如果说数据是数据经济时代关键的生产要素,那么数据资源就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对此,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程,比如数字建设,从2G、3G,到4G,然后是现在的5G,以及中国政府的宽带提速降费等,将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人口红利成功转化为数据红利。除此之外,还让一些非常优秀的本土企业,根据我国四化同步的市场环境,探索出可以复制到其他新兴市场的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比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京东的自营物流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步趋势是从需求端逐渐向供给端渗透,也就是所谓的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渗透。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力就是数字人才,因此那些既懂行业又具有数字化素养的人才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从上游到下游把人才分为六大类:数字战略管理者、从AI的人工智能到 BI的商业智能深度数据分析专家、传统产品研发的软硬件系统工程师、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数字营销。
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重点
我们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从17年开始跟全世界最大的职场专业人才社交类平台——领英合作,分析了中国3500百万的会员,包括每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所在的行业、企业、职能和技能自我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2017年,中国有12万数字人才,同时中国数字人才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将近85%的数字人才主要是在传统的产品研发和数字化运营里,而数字战略,管理者深度分析,先进制造和数字营销这四类人才加起来不到5%。
除此之外,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重塑区域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连续四年对中国的数字人才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越来越向沿海地区,或者一线、新一线城市集聚,这可能对其他二三线城市,或者传统行业非常不利。另外,中国的数字人才大多聚集在互联网行业,其次是制造业。因此,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需要合理分配各行业数字人才的比例,或者实现数字人才跨行业流动。
近些年来,制造业、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依靠来自于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数字人才,但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趋势:在过去几年里,数字人才从传统行业逆向回流到软件和IT服务行业,而且这个趋势逐年上升。这是为什么呢?本质上,数字人才要发挥价值,必须依靠数据资源,因此哪儿数据资源更多,哪儿就更吸引数字人才。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数据资源仍然在软件或互联网行业,因此下一步转型的重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构建所在区域和所在行业的数据优势,吸引足够多的相关人才。由于数字经济和转型的发展、数字人才的流动,我国家产业和经济竞争的版图和格局正在被重塑。目前,深圳对代表性行业数字人才的吸引力最强,杭州在软件行业最为突出,上海最为全面,北京和广州分别以软件IT、制造业为主。
今年我们对全球31个创新城市,包括北美、拉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几亿的领域用户和近4000万数字人才做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各自的优劣势,这对于今后我们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数字人才最主要还是集中在IT等数字产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字人才反而在传统行业比例更高。这说明欧美发达国家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远超我们。其次,通过对31个城市数字人才的重要技能分析,发现亚太地区的代表性技能是数字技能,而欧美数字人才最重要的代表技能反而是行业技能,这说明他们的数字人才不仅懂数字化技能,更加懂行业技术。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他们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在我们前面。另外,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我们可以把数字技能分成“基础性数字性能”和“颠覆性数字技能”。基础性数字技能就是我们利用数字记载这个时代的能力,比如做一些游戏开发,网站设计等。颠覆性数字技能是用数字技术给新科技、产业营造一些颠覆性场景,比如数字技术引发生命科学变革、材料革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分析发现欧美的颠覆性数字技能水平比较高,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的整体颠覆性数字技能相对落后,优势仅仅在于个别城市,比如北京在人工智能方面,上海在基因工程、材料科学在纳米技术方面,苏州是在机器人方面都还可以。
因此,我们下一个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就是数据基础建设、数字人才的培养、深耕行业等。一方面培养和吸引既有数字化素养又懂行业技能的人才,通过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相关的政策引导,构建出每一个行业、区域在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在这些方面都要更重视场景营造,我们一定要弥补或构建我们在颠覆性数字技能和营造数字场景方面的优势。